8月7日,纪念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成立90周年座谈会在泰顺召开。浙闽两省党史专家、学界代表齐聚革命老区,围绕临时省委的重要功绩、革命精神的时代价值,以及红色基因如何赋能浙闽省际边界协同发展展开研讨,并为泰顺红色旅游提质与浙南闽北协同发展献策。
泰顺作为浙南游击革命根据地核心区域,红色底蕴深厚:这里是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浙南特委诞生地,也是红军挺进师主要征战地。1935年秋,红军挺进师转战浙南后联合闽东红军,于11月7日在泰顺白柯塆成立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带领浙南人民开展艰苦游击战争,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光辉篇章。
与会专家高度肯定临时省委功绩。中共浙江省委党史和文献研究室原二级巡视员包晓峰指出,闽浙边临时省委在浙江革命低潮时诞生,其领导的斗争掀起革命高潮,成为中国革命在南方的重要战略支点,还输送大批骨干。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前后,省委推动国共地方停战抗日谈判,助力浙江从土地革命平稳转入全民抗战;1938年5月,以其为主体组建的中共浙江(临时)省委,为浙江党组织发展和抗日救亡运动筑牢根基。
中共平阳县委党校李海峰指出,浙南游击根据地是人民英雄史的“价值坐标地”,“一门三烈士”“一门四烈士”“一门六英烈”等事迹,彰显了浙南人民的巨大革命牺牲。
值得关注的是,浙南闽北协同发展已纳入中央《2025年重点工作安排》。专家建议,两省可聚焦“省级统筹协调”“跨区域基建完善”“产业协同合作”等方向深化协作,加速省际交界地区发展。
福建省闽东畲族博物馆馆长雷志华表示,闽东与浙南根据地在烽火中结下的互助情谊,为闽浙边界协同发展提供了历史镜鉴和精神动力。
温州市发改委副主任孙福国在发言中表示,这份穿越时空的革命精神,正以“久久为功”的韧性与“山海联动”的协作智慧融入区域协调发展大业。温州以红色基因为纽带,持续完善交通网络“打通通道”,深化合作,将先辈奋斗的热土建设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协同新典范。
中共温州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赖晓华提出,浙南闽北党史部门应借此契机,建立史料共享、课题共研、活动联办机制,深挖临时省委“跨省联动”历史经验,为新时代区域合作提供启示。同时联合推动红色资源转化与利用:深化浙闽边界政务服务“通办”、交通网络“共建”机制,同步建立红色旅游开发合作机制,串联分散景点打造“闽浙边红色旅游”品牌,并以此为抓手争取政策支持,推动泰顺等革命老区建设红色振兴发展示范县,助力高质量共同富裕。
浙江省委党史和文献研究室副主任许柏海指出,90年前,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在危局中统一浙闽边革命领导,发展壮大党组织与根据地,粉碎国民党“清剿”,更以历史远见率先推动向抗日战略转变。其淬炼的坚持党的领导、发扬斗争精神、站稳人民立场三大传统,是宝贵红色基因。新征程上,需深化历史研究、推动红旅融合、赋能区域协同:联合挖掘红色资源,打造“浙闽边红色文化”金名片;从临时省委统筹革命的经验中汲取智慧,为当前浙闽省际边界交通互联、产业协作、生态共治等协同发展实践提供历史启迪,让红色基因焕发新时代光芒。
座谈会上,泰顺县委书记丁熠锋致辞并部署后续工作,泗溪镇、县文广旅游体育局等相关部门作交流发言。
(来源:温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