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名 | 简介 |
三丝敲鱼 | 这是温州民间特有传统佳肴。取用新鲜鱼肉、蘸淀粉、槌敲成薄片,佐以鸡脯丝、火腿丝、香菇丝烹制以成。汤清味醇,鲜嫩爽滑,色泽调和,独具风格。 |
锦绣鱼丝 | 系特一级烹调师金次凡制作。取黑鱼背脊肉切成细丝,配红绿柿椒丝,黄蛋皮丝,棕香菇丝炒制而成,此菜色绚丽和谐,口味滑嫩香鲜,深得美食家赞许。 |
蒜子鱼皮 | 以鲨鱼皮为主料,加大蒜子烩烹而成,具有蒜香浓郁、鱼皮软糯、汁浓味鲜的特色,是瓯菜中甚受大众推崇的热菜之一。据《本草纲目》记载,鲨鱼皮“刮沾去沙,剪作脍,为食品美味,食之益人”,有“解诸鱼毒,杀虫、愈虚劳”之功能。 |
爆墨鱼花 | 这是一道刀工、火候并重的瓯菜名肴。先将墨鱼切成无数横竖虚刀,再切成菱形或长方形,加热后自然卷曲成麦穗状,造型非常美观,爆制时芡紧卤汁,脆嫩爽口。没有深厚的烹调功底,难以发挥其特色。 |
双味蝤蛑 | 蝤蛑是温州民间对当地青蟹的习惯称呼,肉质细嫩腴美。用活蝤蛑以清蒸和干炒两种烹调技法组合而成,形态活泼、色彩艳丽,一菜双味、肉如膏脂、鲜美异常,辅以米醋佐食更佳。 |
鸡汁鱼唇 | 鱼唇是海鲜中之上品,亦称鱼头,是鲨鱼中犁头鲨头的干制品。先水发鱼唇,经汆水、套汤多次去腥后,佐以老鸡汁烹制而成。此菜品质柔糯,汁浓味醇,营养丰富,为宴席大菜。 |
炸蛏子筒 | 蛏子是温州海涂特产,蛏肉特鲜嫩。先将蛏子剥壳,用鸡蛋煎皮将蛏肉和姜葱一起卷包成圆柱形,然后挂糊油炸,以辣酱油蘸食,吃起来特别鲜美。 |
橘络鱼脑 | 亦称鱼脑明骨,用鲨鱼软骨制成,此菜晶莹透明,质感柔滑,是海味中的上等菜肴。橘络鱼脑是用鱼脑与蜜橘合烹成羹,具有黄白相映、爽滑香甜、微酸适口之特色,是瓯菜中的主要甜食之一。 |
凤尾敲虾 | 大河虾去头留尾剥壳,剔除沙线,洗净沥干,蘸上干淀粉,用小木槌轻敲成扇形片,入锅用旺火沸水氽熟,捞起入清水中过凉,再入炒锅清汤中煮,配以鸡脯两片、火腿肉、番茄片、青菜及调味品。这是温州传统汤菜,虾肉透明,虾尾鲜红,鲜美爽滑,清香可口。 |
龙头鱼 | 龙头鱼,俗称水潺。将其鱼身切成数段,加调味品拌匀腌渍;过十分钟拍上面粉,拖挂蛋液,逐段下锅油炸。炸好捞出,再入炒锅加料烹制,用小火焖至汤汁收浓时,撒上芝麻即成。 |
乌龙钻白云 | 先将泥鳅放在盆中养四五天,每天换水,使之排掉腹内污物,取出擦去其身上黏液,让泥鳅吃饱,然后入冷水锅中烧。水渐热时放进豆腐块,让泥鳅钻进去,待水烧开,捞出泥鳅豆腐,放在油锅中煎黄。已而倒掉剩油,再加猪油、水和佐料,慢火炖成。 |
一品脆皮蟹 | 圆脐梭子蟹,蒸熟剔取蟹粉,用小火煎制后呈圆饼状,外片酥脆,里肉鲜嫩,蘸花椒盐食用。因其原料上乘,制作精细,味鲜美而独特,故以“一品”命名。 |
葱油黄鱼 | 将黄鱼放入炒锅沸水中,加姜、葱、酒,煮沸加盖改用微火,鱼嫩熟时捞起装盘。除各味调料外,盖以葱花,再浇上约九成熟花生油。此菜鱼嫩葱香,调味淡雅,本味突出。 |
明月跳鱼 | 跳鱼,又名弹涂鱼、花兰,获于海涂滩,营养丰富。此菜是温州的双味佳肴。先将熟跳鱼肉切成数段,与香菇、熟笋片、调料一起下锅炒透,盛起堆在圆形煎蛋饼上,覆以蛋清泡糊,象征明月。次将生跳鱼沾上面粉,挂鸡蛋液入油锅,炸至结壳捞出,再与调料一起入锅,用小火焖至卤汁将干,浇上麻油。起锅围在圆饼四周。 |
金钱鲜贝合 | 新鲜贝肉,配以虾泥、咸蛋黄、生猪肥膘、荸荠碎、葱白等原料,外沾面包屑,炸制成菜,形似金钱,食之香脆鲜嫩。 |
油爆鲜淡彩 | 淡菜,即贻贝肉,水产品。由于滋味鲜美,营养丰富,早在唐代就被列为贡品。此菜是用旺火熟油快速烹制。淡菜脆嫩鲜香,包汁入味,是温州沿海的传统佳肴。 |
鸡茸哈士膜 | 哈士蟆为名贵滋补品,本身无味,全凭料理得当,配料讲究,烹调得法。此菜选优质蛤士蟆,配以鸡茸、鸡汤烩制,成品洁白细腻,柔滑鲜嫩。 |
瓯越名小吃
鱼圆:亦称鱼丸,温州最为著名的小吃。以黄鱼或鱼、马胶鱼等新鲜鱼肉为原料,掺入适量淀粉、加调味品揉制而成,形不规则,色白似玉,鲜香诱人。在温州,鱼圆店遍地开花,温州酒家制作的鱼圆曾获得“中华名小吃”称号。
胶冻:以黄鱼胶或其他鱼类的膘做原料,加水煮沸,溶化后冷却即成。吃时用刀开成小粒或者细条状,用酱油、米醋、麻油、胡椒粉、味精等调味。口感清凉、滑润。
县前汤圆:温州人视吃汤圆为吉祥,不仅过年、元宵节、婚宴、乔迁要吃汤圆,就是订婚也要向亲朋好友分发汤圆。温州汤圆以县前路汤圆店最负盛名,这是一家百年老店。该店制作的鲜肉汤圆、麻心汤圆和擂沙麻糍闻名遐迩,其中汤圆类获得“中华名小吃”称号;擂沙麻糍评为“中国名点”。
白蛇烧饼:又名葱油重酥烧饼,古名“胡饼”。相传清光绪末年,温州市区府头门钟楼西侧,有位张氏寡妇开了一间烧饼店,因她生活整洁喜穿白色衣服,人们常以《白蛇传》中的白娘娘喻之,久而久之,她做的烧饼也被人称作“白蛇烧饼”。其烧饼用料讲究,用木炭烤制,出炉时色呈淡黄,皮酥不腻,入口即化,回味浓醇,远近闻名,流传至今,成为地方名点。
长人混沌:馄饨南北皆有,温州旧时有许多流动的馄饨担,沿街小巷叫卖,有一个乐清人名叫陈立标的馄饨担最有名气,后来落脚于铁井栏,在渔丰桥设店。因他的个子高,都叫他“长人”,故称他做的馄饨为“长人馄饨”。皮薄如纸,盖料有紫菜、蛋丝、肉松、酒浸虾米,汤清味鲜,形似花朵,使食者有美不胜收之乐。
矮人松糕:选用当年纯糯米,磨成粉,拌以猪臀肥肉丁(先用盐腌渍20天),上等桂花、白糖,精心加工而成。松软绵糯,甜中有咸,清香可口。抗日战争后期,五马街口有一个小吃摊,专门供应这种松糕,边炊边卖,因制作精细,注重质量,逐渐出名。因摊主个子矮小,故民间称以“矮人松糕”。
陡门头灯盏糕:清光绪年间,温州有姓陈的兄弟二人在市区东门陡门头路亭制卖一种形似灯盏的点心,俗称灯盏糕。以猪腿肉、萝卜丝为馅,用当年熟黄豆及米粉浆拌和做外皮,采用鲜猪油炸制而成,形似灯盏,外皮脆松,肉馅爽口,独具风味,一时名声大振,为此“陡门头灯盏糕”成为温州有名的风味小吃。
李大同双炊糕:是清代光绪年间瑞安糕点名师李瑞庆创制的。他追求天下为公、人人平等的理想,将自己的店号取名为“李大同”。他制作的双炊糕选料考究,口感细软、香甜,富有弹性,不仅受到当地食客的喜爱,而且受到海外侨胞的青睐。如今李大同双炊糕是温州地区妇孺皆知的传统名点之一。
莘塍豆腐干:瑞安莘塍豆腐干选用当年新豆,经过浸水、磨细、滤净、煮浆、结冻、压挤、节块,用酱油和香料制成,放在通风处晾干后上市。以口感和回味鲜美闻名遐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