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史志宣教 > 红色文物

《学光》杂志追忆热血年代

发布日期: 2021- 09- 16 09: 44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温州市委党史研究室


2.jpg

收藏在瑞安博物馆的《学光》杂志


1939年夏,全面抗战已持续近两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国内国际形势风云变幻。15岁的瑞安中学学子竺忠定带头,联合当时温州中学的先进学生编印双周刊杂志《学光》,开展抗日爱国宣传。

竺忠定出生于1924年,原籍舟山定海,小学时随父母迁居瑞安。中学时期,他是学校抗日救亡运动的领头人。后来在平阳武工队当文化教员,曾随战士奔赴前线。1942年,竺忠定不幸被捕就义,年仅18岁。

《学光》共出刊了4期,瑞安博物馆现收藏有第3、4期各一册。翻开《学光》第3期,扉页上是一幅学生在日历前沉思的蜡版画。日历被夸张地放大,而学生头顶有5个感叹号,画面上方写着“继续‘八一三’的精神”8个大字,可见该期主题。1939年8月13日是“淞沪会战”两周年的日子,《学光》特开辟纪念专辑,共计7篇文章,其中有4篇直指“八一三”历史,另3篇则探讨瑞安当地的抗战实践。翻开《学光》第4期,扉页是一位正在呐喊的老红军半身像钢笔画,右侧首页即题为《抗战乎?建国乎?》的开篇文章,字里行间迸发出激情澎湃的爱国热情。虽然水蓝色油印已严重褪色,很多字迹难以辨认,但依稀可见“他愤怒得握紧了双拳”“沸腾的欢呼”“喷射的鲜血”等字句,让人热血沸腾。

  历经80多年风风雨雨,杂志早已泛黄、褪色,但在血与火的洗礼中留存下来的红色文物《学光》穿越时空、穿越烽火,记录下青年学子共赴国难、舍生取义的家国情怀,也无声讲述着他们的初心和信仰。


点击播放视频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