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史志要闻

汤筱疏副市长在《浙江通志·雁荡山专志》复审会上的致辞

发布日期: 2020- 02- 17 15: 42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温州市委党史研究室


(2019年12月13日)

 

各位领导、专家,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浙江通志·雁荡山专志》复审会议,这是《浙江通志·雁荡山专志》编修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节点。《浙江通志·雁荡山专志》自2012年9月启动以来,已历史7年有余,在此过程中,市志办做了大量牵头抓总的工作;各地各有关部门积极作为,严谨负责地完成了各阶段任务;各位专家和老领导不断地为我们把脉问诊、贡献智慧。期间我们多次得到省志办给予的精心指导和帮助,今天王总编带领各位专家亲临指导,助力雁荡山专志》修编工作。在此,我谨代表温州市人民政府,对省志办的指导帮助以及为编纂工作倾注大量心血的全体参编人员、各位专家和老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

温州是一座兼具人文底蕴和自然禀赋的美好城市,它是一座有着2200年璀璨文明的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山水诗发源地、南戏故里、数学家之乡,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区、民营经济的发祥地。同时,温州又是一座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拥有得天独厚的山水生态资源雁荡山便是其中佼佼者。

雁荡山自古被誉为“海上名山,寰中绝胜”,史称“东南第一山”,更是“三山五岳”中的“三山”之一,在中国名山中占据着非常高的地位。雁荡山修志历史传统早已有之,北宋皇祐年间,章望之撰《雁荡山记》,这是迄今所知最早的关于雁荡山的志书类著作。此后,南宋张九成的《南雁荡山图志》、明代陈崇雅的《玉甑峰志》,分别是南雁荡山和中雁荡山最早的志书。当前,《浙江通志·雁荡山专志》的编纂是雁荡山修志史上里程碑式的大事和盛事,它不仅首次以全省的视角对雁荡山进行全面系统的记述,也首次将雁荡山的三大景区作为整体进行记述,对雁荡山的宣传、保护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待会,编纂委员会评审将会针对《雁荡山专志》提出意见建议,现在我先抛砖引玉,对下一步的修订工作简要提三点意见。

一是提高站位,强化责任担当。修志工作不单是一项普通的学术研究,更具有鲜明的历史属性和政治属性。各地各部门一定要提高站位,切实增强“为民修志、传承文明、泽被后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修志工作抓实抓细抓到位。下一步,要强化节点意识。根据《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提出的目标和省政府的要求,制订计划,倒排进度,全力修订,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终审稿。

二是精心打磨,打造精品志稿。质量是志书的生命。这次评审会既是对志稿质量的一次会诊,也是督促我们提高编纂水平的难得机会。市志编辑部要认真梳理、研究吸收待会领导专家提出的意见建议,切实把好志稿政治关、史实关、体例关、文字关、保密关,确保《雁荡山专志》内容翔实、体例完整、特色鲜明,经得起群众的推敲和历史的检验。

三是修志为用,服务地方发展。资政育人是修志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要想方设法让雁荡山专志》“活起来”“用起来”,一方面要积极谋划雁荡山专志》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建设;另一方面要加强学习借鉴,创新推出一批可听、可视、可读、可体验的方志产品,努力打造具有温州特色的方志品牌。

最后,预祝本次复审会顺利圆满,再次感谢各位领导和专家莅临温州,希望大家不吝赐教,给我们的雁荡山专志》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