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上午,《温州市志(1991—2012)》首发式在市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主任、市长姚高员到会祝贺并作重要讲话。省地方志办公室主任潘捷军应邀出席并作指导讲话。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仇杨均,市政协副主席徐有平,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副主任、市政府秘书长陈俊等出席会议;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副主任、副市长汤筱疏主持首发式。市直各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各县(市、区)地方志机构等单位负责人以及文史专家代表近200人参加会议。
《温州市志(1991—2012)》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二部市志,内容记述与首轮《温州市志》相衔接。全书800万字,分6册,由图照、综述、大事记、专志和丛录组成,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该志以详实的史料全面记述了1991年至2012年期间,温州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上取得的发展成就。该志编修历时8年,历经筹备启动、资料收集、志稿编写等阶段,是温州有史以来单体文字量最大的文化工程。修编过程中,有150余家承编单位、2000余人参编,形成的基础史料达5000多万字。
姚高员在讲话中向参与志书编修出版的全体工作人员表示敬意与感谢。他指出,1991年到2012年,正是温州改革开放最辉煌的时期。新编修出版的这部市志,全面反映了温州改革开放的奋斗史、经济发展的创新史、精神文化的传承史,整理发掘好这些资源,是推动温州文化强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传承和彰显温州地域文明的重要工作。
姚高员指出,志书首要功能是“存史”,“存史”的根本目的在于“资政”和“育人”。从承载历史、连接现实两个角度来看,修编出版市志有利于更系统、更完整地传承好瓯越文明,有利于更全面、更客观地服务好当前发展。各地各部门要认真落实“修志为用”原则,坚持“修志与读志用志”并举,充分用好志书资源,让志书走出书斋、数字上网、传播价值,努力发挥其最大效用、展现其最大价值。要以《温州市志(1991—2012)》出版发行为新起点、新动力,全力抓好二轮修志扫尾收官和三轮修志谋划准备,绘好“十四五”志书规划蓝图,推动我市地方志工作开创新局面、迈上新台阶。
省志办潘捷军主任到会祝贺《温州市志(1991-2012)》出版。他充分肯定其编纂工作和出版质量,并对下一步的温州市地方志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他要求全市地方志部门要推进修志用志工作,高度重视队伍建设,持续推动地方志事业新发展。
首发式上,还举行了授书仪式。温州图书馆、温州武警支队、市公用集团、温州中学、鹿城区宏源社区、龙湾区龙水文化礼堂6家受书单位代表上台领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