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温州方志 > 瓯越人文

传统手工技艺

发布日期: 2015- 07- 27 15: 25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温州市委党史研究室

  小摆设制作 小摆设是温州(主要在鹿城区)特有的民俗活动,一般在中秋节赏月时举行。相传始于南宋,当时温州科名鼎盛,计有文科进士1147人,武科进士309人。每至秋试,读书人家皆祭拜文昌帝君,在宅院内或临街处用10张或者30张桌拼连成长方形,上置一座微缩的宫殿模型,按序摆放文昌帝君,魁星等神相,配仪仗、案台、亭阁、假山、古玩、布幔、彩灯等小玩意。其制作工艺也随之而生,且越做越精巧,设计艺种也越来越多,约计有铜锡器、银器、泥塑、稠塑、陶瓷器、石雕、木调、扎纸灯、刺绣等。

  泽雅屏纸制作技艺 屏纸又称为“南屏纸”。据传,福建南屏人为避元末之乱,迁徙温州,从其家乡带来造纸技术,以瓯海区泽雅镇为主要区域,生产成纸,故名“泽雅屏纸”。历来为当地农民的重要经济支柱。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纸农近10万人。其制作流程有20多道工序,其中一些生产环节比古籍《天工开物》记载更原始,更详尽,被专家称为中国造纸术的活化石。现留存的水碓、纸坊于2001年列入第五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列入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首饰龙制作技艺 首饰龙民间俗称为“龙船灯”,起源于明代。依照渔船结构,整个首架是以一条弧形木条做基础,上面用竹条和篾丝糊纸扎成一艘龙船。全长4.5米,高3米,宽2米,前有龙头,后有龙尾,中间龙身有5至7层楼楼阁,置亭台70多座,80多出戏曲的300多个人物造型,设有木质传动装置,用手摇动即能活动起来,配以灯光。每到元宵节时,龙船灯便和其他龙灯一起出来活动。活动时间一般是从正月初十开始至十六,一共七昼夜。人们扛着首饰龙,到各村各家巡游,并敲着大锣大鼓,演唱着吉祥颂词。到第七夜,各村的首饰龙照例要集中到附近的一处庙宇中,进行“收殇”(用火焚化)。在收殇前,还要让村民评论各龙灯的工艺高低,特别是龙船灯尾部一张大型的细纹刻纸(俗称“龙尾花”),谁如能评上第一,就被称为“龙船哥”,是很大的荣誉。龙船灯是海洋文化在民间艺术的反映。

  木活字印刷技艺 在瑞安平阳坑镇东源村和曹村镇西前村发现的两处木活字印刷术是我国已知唯一保留下来且仍在使用的木活字印刷技艺,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当地木活字印刷主要用于印制宗谱。《太原郡王氏宗谱》载源自河南,明正德年(1506~1521)由闽随迁徙入浙,先经平阳,至清乾隆元年(1736年)传到瑞安。木活字要选上好棠梨木,经风吹日晒自然干燥后拿来制作字模,刻老宋体,制成一个个字模,经过检字、排版等多道工序最后完成印刷。2007年列入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平阳头发吊灯制作技艺 平阳头发吊灯中“发”是发财的发、“灯”在闽南话中与“丁”谐音,合起来有财源广进、人丁兴旺的意思,所以又称“福头灯”或“子嗣灯”。制作技艺传承近120年,现仅平阳马必重一家怀此绝艺。艺术价值主要体现在穿头发丝上:选用百余根头发丝贯穿整盏灯,牵引人物、动物造型(用纸、络麻秆制成,反映典故、传说,有知识性和观赏性)的头、手、脚等部位,在灯座下木炭火(或用电风扇)产生的气流带动下有条不紊地旋转,2007年列入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平阳牛筋琴制作技艺 牛筋琴又称唱词琴,原产地平阳县,是温州鼓词的主要伴奏乐器。清光绪年间,平阳著名鼓词艺人陈昌牌在弹棉花师傅弹棉弓的牛筋弦弹出的“当、当”声音启发下,研制出用牛筋弦作琴弦的五弦牛筋琴。后获推广创新,从五弦增加到七弦、十三弦、十六弦。现在的牛筋琴为扁长方形,琴长62厘米、宽32厘米、厚3.8厘米,手工制作,包括琴弦制作和琴架制作两大工艺流程。琴弦以牛筋为原料经过选、锤等24道工序才能成品,琴架材料为梧桐板和红硬木,包括削木、装框等几个制作步骤。鳌江镇金可春作坊生产的“金发盛号”牛筋弦最为有名。2007年列入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夹缬 用一组纹样对称的花板,紧夹丝织物,浸染于蓝靛青染液,取得染织物,故又被称为“蓝夹缬”。起于秦汉,盛于唐宋,元末以后,在浙南地区保存下来。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之前,苍南县境内的各大街道及一些邻街的中心村均有家庭作坊式的夹缬印染作坊。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夹缬工艺几近消亡。 主要产品为大花被(又称敲花被),室内各种服饰、鞋帽、窗帘、玩具等用料。主要图案取材于民间传说和民间绘画。夹缬产品成本低,对环境无污染,在服装和工艺装饰方面具有较大的利用价值和科研价值。2006年列入第一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编梁木拱桥营造技艺 编梁木拱桥俗称“蜈蚣桥”,时人称“廊桥”。现存最早的泗溪桥始建于明隆庆四年(1570)。其拱架与《清明上河图》中的虹桥结构相似。这种木质无拱桥不用钉柳,用力学原理营造。其营造技艺的传承人现仅存董直机师徒两人,亟待抢救性保护。2004年列入第六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列入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