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温州方志 > 瓯越人文

郑振铎

发布日期: 2015- 07- 26 13: 10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温州市委党史研究室

  郑振铎(1898~1958),字西谛,笔名宾芬、C•T、郭源新。原籍福建长乐县,生于浙江永嘉城内(今属鹿城区)乘凉桥。少入私塾,后就读于三宫殿巷永嘉高等小学堂、浙江省立第十中学。民国6年 (1917),考入北京铁路管理学校。3年五四运动爆发后,积极参加爱国学生运动;是年暑期回温州,与温州爱国知识青年创办《救国演讲周刊》和《新学报》,在《新学报》上发表《新文化运动者的精神与态度》等文章;11月,与瞿秋白等创办《新社会》等刊物。

  民国10年(1921)初铁路管理学校毕业后,初任上海火车站挂钩员;不久由茅盾介绍入商务书馆编辑所任编辑。11年初创办《儿童世界》周刊。12年主编《小说月报》,并在上海大学兼课。14年,与叶圣陶等创办《公理日报》。后任复旦大学、暨南大学讲师。16年3月,与胡愈之等组织上海著作人公会。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被迫去法国巴黎;越两年回国,仍任商务印书馆编辑。20年起,相继任清华大学、燕京大学教授,23年底任暨南大学文学院院长,并为生活书店主编《世界文库》和参加编辑《中国新文学大系》。25年6月,与叶圣陶等发起成立中国文艺界协会。26年参加中国文艺界救亡协会。上海沦陷后,仍留居上海,化名郑敬夫。27年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在武汉成立,被选为理事。后与胡愈之、许广平等组织“复社”,出版《鲁迅全集》、《联共党史》、《列宁文选》等。抗战胜利后,34年10月创办《民主周刊》,次年1月与李健吾等创办《文艺复兴》。主编《文学周报》副刊。后与马叙伦等发起成立中国民主促进会,任理事,又任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上海分会常务理事。1949年初赴北平,7月出席第一届全国文代会.被选为全国文联和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常务委员。

  建国后,历任中央文化部文物局局长兼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文化部副部长兼中缅友协会长,中国作协第一届理事,中国科学院(社科)学部委员,第一、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等。1958年10月17日率中国文化代表团访问阿富汗和阿拉伯联合共和国途中,不幸因飞机失事遇难,终年60岁。遗著有插图本《中国文学史》、《文学大纲》、《中国俗文学史》、《俄国文学史略》和《郑振铎文集》等。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