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前夕、六月廿九日上午,由市委党史研究室、温州中共党史学会、温州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联合主办的“温州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党史学术研讨会”,在温州市工人文化宫举行。参加学术研讨会的有温州党政军老领导卢声亮、高忠勋、李前锋、韩文德、吴祖熙、章人旺,浙南老同志林鹤翔、李方华、白希曾,以及温州市委党史委员会成员,市委党史研究室、温州党史学会、温州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人员、积极参与庆祝建党90周年党史学术研讨会征文活动的同志,共70多人。
研讨会在嘹亮的《国际歌》声中开始,首先由会长吴祖熙、万邦联主任、市老领导、原市政协主席高忠勋先后发表讲话,一致深情地回顾了我们党成立90年来的光辉历程和所取得的伟大成就,高度颂扬了我们党90年来所取得的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一切成就,都是历代党中央领导集体核心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带领全党全国人民一道顽强拼搏、持续战斗的结果;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继续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深刻地阐明了面对风云变幻、面对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党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继续前进,开创工作新局面,赢得事业新胜利。热情肯定在党成立90周年全市开展党史学术研讨征文活动的重要意义和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为党成立90周年献上了一分重要的礼物。要求全市党史工作者在党的旗帜指引下,进一步学习党史、宣扬党史、颂扬党恩,坚定地跟党走,继续研编撰写更多的庆祝党成立90年的新篇章。
会上宣读了“温州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党史学术研讨会获奖文章通报”。通报指出,为庆祝建党90周年,为凝聚所有关心党史的同志,我们党史学会的同志们开展“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的活动。根据上级党委和学会的部署,今年一月,温州市委党史研究室、温州中共党史学会、温州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联合发文,要在“七•一”前开展党史学术论文的征文活动,并专门作了动员。这一活动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和响应。截止5月 20日共收到各类文章78篇,有一部分同志因各种原因,送稿时间过了截止日期,因而有部分文章没有参选。在送选的文章中,有56篇写的是老同志的亲身经历、颂党的文章,22篇属于党史理论研讨和纪念文章。对这些理论研讨文章,我们组织有关领导、老同志和专家学者进行了认真的评选。最后评定:特等奖3篇、一等奖2篇、二等奖5篇、三等奖6篇。并对其他积极参与征文活动撰写文章的作者授予特别奖33人、优秀奖7人。
这次征文活动中,许多同志政治热情高、参与的积极性强,涌现了不少感人的事迹。不少同志不顾年事已高(大都七、八十岁),踊跃写稿,如离休干部韩木村同志已是八十多岁的老人,原来文化程度也不高,但他不畏困难,连续写了六篇回忆性文章和诗词;有些在校师生,在繁忙的教学中安排写征文稿,如这次获得一等奖的李梦云老师是温州医学院社科部主任,她写出论文“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的实践历程及其基本经验”,得到好评;又如一等奖获得者吴孟克,是位年仅22岁的温州大学人文学院历史专业应届毕业生,通过翻阅资料结合实地访谈,写出“论龙跃在解放战争时期的历史贡献”,评价较好。还有些在政府部门工作的干部,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写了征文稿,如洞头县改革发展局的三位干部李丽琼、贾庆辉、金极煜分别写出“全国海岛县经济发展比较分析”、“发展总部经济助推洞头经济社会发展”,分别获得了三等奖和优秀奖。通过发动征文活动,不仅丰富了庆祝建党成立90周年的活动内容,而且为我们党史研究扩大了队伍,达到后继有人。
研讨会,还安排了4位征文获奖代表韩文德、吴孟克、陈敏、洪水平作了获奖感言,他们分别围绕庆祝党庆、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这个主题,结合各自撰写的文章,深情地谈了自己参加征文活动的感受,誓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央庆祝建党90周年的重要文献,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繁荣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会议最后在高唱红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圆满结束。
七月一日,平阳县委县府在山门镇隆重举行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陈列馆开馆仪式。出席这一仪式的,除平阳县四套班子的领导、县机关干部和离退休老同志、山门镇机关和当地村民代表,还有省军区原司令员、浙江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第二会长黎清、粟裕同志原秘书朱楹少将和夫人、原温州地委书记郑加顺及夫人、浙江省老促会副会长蔡洪法、原省工商局副局长、浙江省新四军研究副会长兼浙南分会会长郑倡儒、温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仇扬均、温州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刘国华、温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张顺聪、市旅游局副局长江小弟、市纪委副书记徐有平、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魏仕阔,本会名誉会长、温州军分区原司令员李前锋、副会长陈桂连、贾斯成也应邀出席。红军挺进师纪念馆开馆,为温州、平阳人民增加了瞻仰学习的革命胜迹和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使出席的领导、干部、群众受到深刻的教育和鼓舞。
六月十二日,北京新四军研究会、浙江省新四军研究会在杭州凯悦酒店举行座谈会,就举行“寻根浙南•大屯行”活动进行了磋商和协调。出席座谈会的有:“寻根浙南•大屯行”活动顾问粟戎生(粟裕之子,北京军区原副司令员)、李曼俊(粟戎生夫人)、管新凯(北京新四军研究会副会长、一师分会会长)、李苏(一师分会秘书),杨彬(浙江省新四军研究会会长)、郑昌儒(浙江新四军研究会付会长、浙南分会会长)、朱华胜(浙江省新四军研究会副会长、浙东分会会长),以及本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桂连、平阳县新四军研究会会长伍兆澄、秘书长兰颜龙、平阳籍企业家、浙江旺力集团副总裁郑学用。
会议由管新凯同志主持。首先由郑学用同志和李曼俊同志介绍了活动背景:在三年游击战争期间,粟裕、刘英同志率领红军挺进师在平阳建立了多处革命据点,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坚持了艰苦作绝的斗争。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共两党开始合作抗日。1938年3月5日,中共闽浙边省委会议在平阳山门大屯村召开,研究了浙江党的工作和浙江红军改编新四军北上抗日的问题。曾山同志代表中央局在这次会议上传大了中央政治局对南方游击区工作的指示,宣布由粟裕同志率领闽浙边红军主力开赴皖南,参加新四军的集中整编,刘英同志担任浙江省委书记,领导当地的抗日斗争。大屯会议是浙江抗日斗争史的重要里程碑,也是新四军建军史上的重要事件。
大屯是个贫穷的小山村。现在,从该山村走出来的郑学纯、郑学局、郑学用三兄弟经过艰苦创业奋力打拼,事业有成。他们饮水思源,不忘革命前辈,特别是粟裕大将对浙南人民的深厚情谊,决定自筹资金,在大屯村修建纪念牌坊,以期永久铭记粟裕等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和似海恩情。为此,他们特委托粟戎生夫妇和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一师分会主办这次纪念牌坊的揭牌庆典。经北京新四军研究会和一师分会研究,经与浙江省新四军研究会浙南分会协商,决定由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一师分会和浙江省新四军研究会浙南分会共同主办这次活动。会议就活动的组织方案和成立活动进行了讨论,达成了共识,形成了纪要。确定活动名称:“寻根浙南•大屯行”;活动时间:2011.10.11~15;支持单位:北京新四军研究会、浙江省新四军研究会、并邀请江苏省新四军研究会和上海市新四军研究会;主办单位: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一师分会、浙江省新四军研究会浙南分会、温州市新四军研究会;承办单位:平阳县新四军研究会、浙江旺力投资公司;仪式主持:浙江省新四军研究会浙南分会;参加单位、名额: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一师分会(20人)、浙江省新四军研究会(10人),江苏省新四军研究会后代分会(10人)、上海市新四军研究会一师分会(10人)。
座谈会上,浙江省新四军研究会浙南分会郑昌儒、平阳县新四军研究会伍兆澄、本会陈桂连相继发了言,表示支持举办此次活动,并提出了具体设想。省新四军研究会会长杨彬同志讲了话,他说,浙江省新四军研究会认为,这次活动很有意义,要办好。我们完全支持这次大屯行的纪念活动。会议提出,这次活动虽然由各级新四军研究会操办,但仍然希望能得到温州市委和平阳县委的关怀和支持。有关新四军研究会应尽快向市、县委汇报,请求帮助,争取支持。
座谈会结束后,本会参加座谈会的陈桂连同志立即向本会会长会议作了汇报,在座谈会纪要下发后,又立即将纪要传真报市委党史研究室领导。
本会宣讲团今年初建立后,宣讲团负责人徐志标同志尽职尽责,积极开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红色浙南”的宣讲活动。据统计,从今年3月至6月底,徐老师已先后到温州市第2、3、4、7、8、14、23中学、温外、仰义小学、行前街道、藤桥镇等单位为师生、社区干部、离退休老同志作了15场宣讲报告,宣讲浙南老区的革命斗争胜迹和革命光荣传统,参与听讲的达1500多人。宣讲深受欢迎和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