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温州方志 > 瓯越人文

民间舞蹈

发布日期: 2015- 07- 27 15: 25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温州市委党史研究室

  拼字龙灯舞 起源和流行均在龙湾区。据传,明代有当地望族给告老还乡的张阁老送寿礼,而创作此拼字龙灯舞。此舞一人舞龙头,一人舞龙尾,九人舞龙身。龙身为九节,以竹木为骨架,然后用软柔的绸缎涂上颜料、画上龙鳞的九节龙身连在一起。为拼字需要,龙身节与节之间,距离为三公尺五十厘米,中间二节较长,为四公尺五十厘米;龙尾龙珠各自分离,不和龙身连在一起。在龙舞中能迅速拼出“天下太平”、“元正大吉”、“人口太平”、“光天化日”等二十四个字,以表达人们对太平生活的追求和期望,2007年列入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藤牌舞 俗称“打藤牌”,以藤牌为主要道具而编排的古代练兵舞。据传,源自戚继光当年所创的鸳鸯阵,经过晏继芳等戚继光部将的改造而成,突出表现盾牌在阵中的作用。主要流传于浙闽地区。现唯瑞安民间有传承发展,1957年,参加全国民间音舞会演获优秀奖。四十多年来,一直作为保留节目,参加省、市乃至全国性各项重大庆祝活动。2007年列入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定位舞 与永嘉流传的一个古老传说有关,传说东汉刘秀逃至楠溪,被浣纱村姑所救。刘秀即位,认赴京都的村姑为御妹,赐其出嫁仪式与皇室同,于是定位舞在永嘉流传起来。该舞是永嘉当地举行婚礼仪式的组成部分,摆三筵酒,其中坐筵酒和出堂酒实行定位,并举行仪式舞。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婚俗观念转变,濒临灭亡。2007年列入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贝壳舞 以纸扎贝壳为主要道具编排的民间舞蹈。200多年前起源于洞头县北岙镇大王殿村一带,当地渔民们根据海里的贝壳实物而创作。最初为每年元宵节“神人同乐”的“迎火鼎活动”中的一个舞蹈,以民间自行组织的吹鼓班的即兴吹打为伴奏,舞蹈动作主要是贝壳的张合、角度的变换、队形的穿插,表演者男女老少皆宜,寄予渔民欢庆节日、企盼新年太平、生意火旺的愿望。1957年,《贝壳舞》经洞头县文化馆郑德友等的提炼,使之成为具有故事情节的舞台表演艺术。1958年,《贝壳舞》赴北京参加全国性文艺汇演,获创作演出奖。2007年列入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