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黻宸
发布日期:
2015-
07-
26
13:
10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温州市委党史研究室
陈黻宸(1859~1917),字介石,晚年改名芾,清末民初瑞安人。16岁交陈虬,18岁交宋恕,终身友好不渝,其后合称“东瓯三先生”。20岁中生员,业师孙锵鸣赞赏课作,誉为“龙门飞将”。22岁与陈虬等结求志社,号称布衣党,终身布衣不改。陈虬创办利济医院并附设利济医学堂,“求资助于乡人,莫之应”,黻宸“举其脩脯所得,衣食外辄以付陈君为建造学堂之费”。
光绪五年(1879)在自家设颖川家塾,次年馆同县举人赵廷夔家,续在永嘉罗山、青山、三溪、乐群、平阳龙湖、乐清梅溪、乐成诸书院任教,培植家乡子弟,历时20年。其教学重在启发诱导,诲人不倦,声誉卓著,故生徒闻风而至,书院人满,黄式苏、高谊、刘项宣等均为其高足。二十二年宋恕推荐任天津育才馆教习,《荐字》介绍:“癸已(1893)科举人”,“品行极优”,“学宗阳明、梨洲,博古通今”,“文似黄河、长江,不饰门面”。后虽未去,沪杭名流早已久仰其人。二十四年8月,任上海速成教习学堂教习,二十六年任杭州养正书塾教习,“陈夷夏文野之义,于五胡、金、元之迹反复而不厌,又以孟轲、邓牧、黄宗羲之说敷引于讲席之间”。二十八年5月发生学潮,率学生马叙伦等数人离校,在上海主编《新世界学报》,所著《经术大同说》、《独史》、《德育》、《地史原理》等文,尚书张百熙叹为“一代绝作”。
二十九年(1903),进士及第,授户部贵州司主事。寓居北京,历任京师大学堂师范科教习、学部京师编泽局总纂、京师泽学馆教习及旅京浙学堂正总理。曾于三十一年10月上书学部尚书荣庆提出《初级师范学堂办法》和《蒙小学堂办法》。现存《京师大学堂中国史讲义》正是此时讲稿,战国以下部分因“清臣劾其提倡民权焚毁殆尽”。
三十二年(1906)10月,离京任两广方言学堂监督兼两广优级师范学堂教务长,告诫学生“学无中西,惟求有用”。在南武公学讲学,极力反对程朱理学。宣统元年(1909)10月,当选浙江咨议局正议长。要求议员“尽心为民请命”。次年9月,为首抗议清廷将商办的浙省铁路收归国有,迫使抚院代奏。武昌起义爆发,号召绅民设立省城民团,准备发难,风声走漏,计划流产。杭州光复前夜,曾应邀劝说旗营协领贵林投降,贵林就约,杭州不血刃而定,实为一大贡献。旋遭陈时夏、褚辅成等诬陷,谓陈黻宸反对民军,与旗人私通”,“谋充民政部长”,在杭无法立足,贵林等亦被背信杀害。此案内幕,直至迎升《辛亥杭州驻防失守记》刊布以后,方才真相大白。
宣统三年(1911)11月10日离杭回温。聚集士绅组织军政分府,名单刚刚贴出,就被反对者撕毁。直到徐定超任军政分府,矛盾方才缓解。民国元年(1912)初,在温组织民国新政社,发刊《东瓯日报》。3月,推章炳麟任社长,自任副社长,又遭褚辅成等反对。2年春,当选众议院议员,并受聘担任北京大学史学和诸子哲学教授。10月,联合国会内政德会等5政团议员组织大中党,旨在“巩固共和,保持统一”,后因袁世凯解散国会而解体。4年8月,坚决反对袁世凯阴谋复辟。6年5月,在国会里严劾段祺瑞“病国病民”,其正直品格得到议会人士的同声赞扬。在北大讲学期间,著有《中国通史》、《诸子通义》、《老子发微》、《庄子发微》及《中国哲学史》等讲义多种,著名学者许德珩、冯友兰和金毓黻等都出其门下。6年夏,匆匆回乡探望兄弟疾病,伤心过度,溘然长逝。身后备极哀荣,挽幛多达158幅。遗著《陈黻宸集》(陈德溥编)。1995年由中华书局出版,列入《中国近代人物文集丛书》。